close

 

 

記得曾經在永康街一家餐廳吃過豬油拌飯,雖然平時甚少吃這些偏油膩的食物,
不過濃郁的香氣和紮實的口感,再加上聽過長輩描述當年物資缺乏的時代,
豬油拌飯、拌麵伴隨著他們成長的故事,總覺得,
可以用這種方式稍稍體會那個年代的生活情境,似乎也是不錯的。

 

 

這家古早麵,聽爸爸大伯們討論,是在他們出生前就開始營業的,
六十年不變,就是賣簡單的餛飩、油麵,還可以在湯裡選擇加紅色小湯圓。
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品項,連涼拌小菜等等都省略,前來用餐的都是鄰里之輩。

小店座落於巷弄之中,離稍微熱鬧些的市場也有一段距離,
若不是知道那兒有一家攤子,就算是步行經過也很容易忽略他的存在的。

 


前往的時間是正中午,店內僅一兩桌客人,看來也是附近的居民,
店門口是老闆家裡的小孩,後來孩子們也是一人捧著一碗麵就在門口吃,真是小鎮風情。

 

這種古老的櫥櫃總是能吸引我的目光,裡面擺放一小盤餛飩,一簍油麵,
大概平時用量就是這樣,多的則存放在店後的冰箱內。

 

最讓這個城市鄉巴佬嘖嘖稱奇的則是這老灶,還真的是要用木柴燒的呢!
已經不記得上次看過這樣的爐灶是什麼時候了。
爸爸老家雖也有灶,但早已改成瓦斯爐,只剩下灶台,也用磁磚重新鋪過了。

 

油麵的生命,來自於左、中那兩碗醬料,左邊是大鍋煮出的濃黑滷汁,
含有滿滿的香蔥和些許肉燥,不太甜,也不過鹹。
中間則是豬油,其實口感香氣都和日式豚骨拉麵中甩入的背脂相像。

 

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味道來自於切段的韭菜,不僅視覺上添些翠綠,
更重要的是那股濃郁的韭菜香可以和油脂抗衡,連不愛韭菜的我都覺得少了它不行呢!

 

一行七人,七碗麵七碗湯,這是湯碗加好了醬料等著燙餛飩。
奇怪的是老闆娘堅持每次只下一碗量的麵或餛飩,我想大概是平實客人不多才能行的通吧。

 

Q軟的油麵,淋上油蔥醬汁和豬油,和著豆芽、韭菜和些許的芹菜末。

 

快速拌拌拌,均勻後發現醬料用量恰到好處,每根麵條都能裹到醬汁,
油油亮亮好不誘人,同行的長輩們都說就是這個味道!

 

鍋邊擺著這盤剛從冷藏裡拿出來的餛飩,看起來頗飽滿,皮也是半透明的,超期待。

 

送上來的湯,也是浮著些許油脂,喝了口湯,沒有味精的人工味,
卻也沒有骨頭熬出來的香氣和甘甜,幸好還算清爽,油蔥也不搶味。

 

吃了口餛飩,才想起來小時候有跟著嬸嬸來過呢!
年幼時食慾不佳,只喜歡吃小小的餃子、餛飩等可愛、好嚼食的東西,
可惜這餛飩餡油蔥就太多了,肉泥也剁得不夠細緻,沒有傳承到老味道。

 

隔壁兩桌都是點加了湯圓的餛飩湯,好心動,無奈實在不愛加了色素的紅湯圓,只好作罷。
結帳也發現一碗麵要價 $30、餛飩湯也要 $40 呢!在這小地方真的是不合理的價格。
不過也只逢年過節回訪,為了那種懷舊的古早味道以及父母的回憶,我還會再回來的。

 

 

 

 地址:南投縣 水里鄉 城中村市場街 39 號

(水里火車站出來民生路左轉市場街,步行約 5mi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shabab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